過去十年,西藏自治區快遞業務量增長約五倍
本報記者 韓 鑫
2025年08月27日08:53 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雪域高原,物流活力有多足?一組數據很有說服力:2014年,西藏自治區快遞業務量僅為484.3萬件﹔2024年,這一數值躍升至3046.5萬件,年均增速達20%﹔今年上半年,繼續保持快速增長,同比增長26%。日前,記者走訪西藏多地,實地感受快遞物流新變化。
從“不包郵”到“能包郵”,更多居民實現“網購自由”。
走進拉薩申通轉運中心,從入口處涌進的海量包裹,經由多條交叉帶分揀系統,精准落入200多個格口。“每天有3輛集運車滿載2萬多件包裹抵達拉薩,快速配送至西藏各地。”申通快遞西藏公司負責人陳善龍介紹。
所謂“集運”,即電商平台聯合快遞公司,將消費者下單的商品,先運至中轉集運倉,經過換單、集包等流程后,再集中發貨至目的地,從而降低物流成本。2024年,申通攜手淘天集團,在四川簡陽設立特惠集運中心,推動運費下降超80%、時效提升20%。目前,西藏申通進港件比去年同期增長130%,其中過半為集運件。
“西藏地廣人稀、山高路遠,寄遞成本高、難度大。”西藏自治區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,通過推動集運轉運、郵快合作等模式,農牧區百姓網購成本顯著降低。
從“送得到”到“送得快”,新技術賦能快件“當日達”。
“以前最慢得一周,現在下單后第四天就能收貨。”清晨,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扎果鎮的小伙旦增達瓦收到了網購的運動鞋。
快遞提速的背后,有2名無人車“新員工”的身影。今年8月,中通快遞在日喀則網點投放2輛無人快遞車,並在海拔超4000米的“定日—扎果”線路上實現常態化運營。
“當地村鎮距離遠、路況復雜,人工送件成本高,遇上極端天氣,包裹延誤是常有的事。”網點負責人盧俊科算了筆賬,無人車充一次電15元,能完成3次60公裡往返運輸,成本降低了、配送穩定性更高了,現在每天約有30件快遞通過無人車送達。
韻達升級智能分揀系統,每小時處理能力達1.2萬件﹔圓通上新60組智能快遞櫃,方便更多村鎮居民收取快遞……隨著數字化技術、智能化設備廣泛應用,快遞物流的效率質量進一步提升,多種常用商品在拉薩、山南等城市主城區實現“當日達”。
從“寄進來”到“遞出去”,“藏貨上行”通道更順暢。
“我們的鬆茸來自雅魯藏布江大峽谷,香味濃郁、口感不錯……”入夜,西藏林芝“雪域本草”店鋪一角,主播正賣力吆喝。不遠處,順豐小哥忙著揀選打包、封箱發車。
“以前,農戶只能賣鬆茸干﹔現在,帶著泥土的鮮鬆茸坐上飛機,兩三天就能到全國。”順豐林芝網點負責人馮贏說,借助“產地攬收+冷運專線+全貨機”物流全鏈條,鬆茸從採摘地快速攬收發運,平均48小時送達全國,“恰逢鬆茸季,全市11個服務點每天發出鬆茸快件2700多票,同比增長10%。”
從林芝鬆茸到墨脫石鍋、牦牛肉干,更多“好物”乘著快遞網絡接入全國大市場。數據顯示,2024年,郵政快遞服務網絡帶動西藏農特產品銷售額超20億元。
“經過多年努力,西藏已全面實現‘鄉鄉設所、村村通郵’,建成較完備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,更好融入全國物流體系。”西藏自治區郵政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將探索資源共享模式,在具備條件地區實施“交郵合作”,持續有效降低物流運輸成本,同時鼓勵推廣農牧區寄遞物流共同配送模式,不斷提升群眾用郵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08月27日 18 版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